2024年4月,《大眾日報》一篇題為《前店在海外后廠在濟寧》的深度報道,將恒旺集團推至聚光燈下。這篇以130噸級礦山挖掘機下線為引、以全球化智造布局為核的報道,不僅記錄了一家中國制造企業的創新實踐,更折射出中國高端裝備走向世界的戰略決心。作為報道的“主角”,恒旺集團以“技術破局、智造立標、全球織網”三大維度,向行業遞交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。
高端產品突破:從“跟跑”到“領跑”的產業躍遷
《大眾日報》開篇聚焦的HW1300礦山挖掘機,是恒旺集團打破國際技術壁壘的里程碑之作。這款自重130噸的“鋼鐵巨獸”,單斗作業量達8.1立方米,較同類設備效率提升15%,其液壓系統、動力總成等核心技術實現100%自主研發。
報道中“一斗挖出小型泳池”的生動描述,正是我集團深耕礦山、港口等重載領域的縮影,組建研究院攻克多項“卡脖子”技術。標志著恒旺工程機械正式躋身全球競爭主賽道。
綠色智造革命:用“無塵車間”定義重工新標準
報道中多次提及的綠色智能制造基地,是恒旺實現“智造轉型”的核心引擎。這座總投資10.1億元的基地,以三大創新顛覆傳統生產模式:
01 數智化生產
MES系統實現從訂單到交付的全流程數字化管控,設備生產效率大大提升;
02 低碳化工藝
以綠色工藝降耗減排,以全鏈協同優化資源,盡管是重型機械生產企業,新建車間也均達到“無塵”標準。;
03 柔性化產能
整體項目達產后,年產能達3000臺,可滿足全球客戶定制需求。基地試運行期間已助力公司訂單量同比增長30%,印證了“智能制造=高效產能”的恒旺公式。
全球化“前店后廠”:13國海外倉背后的本土化戰略
“海外倉是前店,濟寧基地是后廠”——報道中這一比喻,精準詮釋了恒旺的全球化邏輯。目前,本集團在美國、印尼等13國設立的海外倉,不僅承擔倉儲物流功能,更創新“4S服務模式”(展示、銷售、維修、培訓),使客戶響應時效縮短至24小時。配合Facebook、阿里國際等數字營銷矩陣,2024年,公司整體營收增長30%,外貿出口實現倍增。
政企協同典范:“濟寧速度”助推產業加速度
《大眾日報》特別點贊的“拿地即開工”模式,是恒旺高速發展的關鍵助力。包保干部張同震在報道中提到的“一線工作法”,正是政府“把辦公室搬到工地”的生動實踐。這種“企業專注創新、政府破除壁壘”的協作生態,讓恒旺基地從藍圖變為現實僅用5個月,創造了重型裝備制造業的“濟寧速度”。
《大眾日報》的報道既是對過去的總結,更是新征程的起點。恒旺的轟鳴聲里,聽得見中國制造的底氣。未來,我們將繼續以創新為舵、以品質為帆,在全球高端裝備市場書寫更多“中國傳奇”。
請根據您的需求填寫下面的表格,恒旺產品專員將會一個工作日內與您聯系。